全城7x24小时免费上门,您的生活服务帮手
奇瑞连夜入局价格战
近日,车企纷纷开始降价促销,奇瑞汽车不甘落后,连夜入局价格战,试图在这场竞争中夺得一席之地。
日前晚间,奇瑞汽车发布旗下四大品牌百亿厂补政策,旗下奇瑞、星途、捷途、iCar四大品牌、超30款车型全面开启限时优惠补贴活动,车价最高可降5.5万元,活动时间为5月27日-6月2日。
其中,瑞虎3x卓越版,指导价为5.79万元,限时售价3.49万元起,作为一款车长4.2米的小型自动挡燃油车SUV,可谓是优惠力度拉满了。
瑞虎8卓越版车型,指导价为10.99万元,补贴价只需要5.99万元,综合优惠高达5万元,性价比同样爆棚。
星途旗下全系车型参与限时补贴,星途瑶光C-DM综合优惠5万元、星途凌云优惠4.5万元、星纪元ES、ET车型,享受贷款10万3年免息、5年低息等政策。
奇瑞iCar车型,03全系限时补贴价7.98万元起,V23车型综合优惠2.2万元起,最高2.5万元优惠。
不得不说,奇瑞汽车在此次价格战中采取了极具冲击力的策略,在叠加最高2万元国家补贴的基础上,多款车型的厂商直降幅度更是高达3.5万元,形成了极具杀伤力的价格组合拳。
说起这轮价格战,还是由比亚迪发起的——
此前,比亚迪推出限时补贴的促销活动,宣布在6月底前,对中国市场22款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进行最高达34%的降价。
据了解,降价活动涉及比亚迪旗下王朝网、海洋网共计22款智驾版车型,最高补贴达5.3万元。
其中,海鸥智驾版(活力版)限时一口价来到5.58万元;宋PRO DM-i智驾版从10.28万元降至8.98万元起;宋L DM-i智驾版从13.58万元降至10.98万元起……
作为行业龙头,比亚迪的举动引起了其他车企的纷纷效仿。
不得不提的是吉利汽车,吉利银河官方宣布推出新能源限时补贴价(5月26日起至6月1日),包含国家置换补贴、吉利银河置换补贴。
其中,吉利星愿限时补贴价5.98万元起,相比6.88万元的指导价优惠9000元;银河L6 EM-i限时补贴价6.98万元起;银河星舰7 EM-i限时补贴价7.98万元起;银河L7 EM-i长续航版9.98万元起;银河E5限时补贴价8.98万元起;银河E8限时补贴价13.48万元起;新上市的星耀8EM-i上市限时价11.58万元起。
值得一提的是,在吉利汽车加入价格战正面硬刚比亚迪后不久,吉利控股集团官方微博发布了其董事长李书福的几段讲话视频,其中有李书福谈到了价格战的发言。
李书福表示,“反对一切无底线的商业行为,要坚持开放式良性竞争,坚持不打价格战,打价值战、技术战、品质战、服务战、品牌战、企业道德战,最终实现‘全面领先’。”
宣称不打价格战的李书福却让旗下的吉利汽车打起了价格战,或许说明了当下降价促销的行为是大势所趋。
有市场人士指出,近一周时间已有红旗、深蓝、比亚迪、零跑、凯迪拉克、智己等6个品牌前后脚推出“一口价”或“保价”促销政策,最高降价幅度超过9万元。
有意思的是,比亚迪在两个月内已经推出了三次促销活动,这更加说明目前国内汽车市场的价格战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而比亚迪等车企频繁降价的目的不外乎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和清理库存。
抢占市场份额是因为当前汽车市场已从增量竞争转变为存量博弈,通过降价可快速压缩竞争对手利润空间,迫使资金链脆弱、技术迭代慢的车企退出市场。
清理库存是因为随着动力电池技术加速迭代、智能驾驶技术升级,旧款车型面临“技术性贬值”,通过降价可以缓解滞销压力。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这种降价潮已形成一种困境——
当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开启降价,其他车企为避免用户流失不得不跟进,最终演变为全行业的价格混战。
长期来看,过度依赖价格战可能导致供应链利润枯竭、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累积等隐患。
对此,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访谈中表示:“有些产品从二十二三万降到十二三万,什么样的工业产品降10万还能保证质量?电动车健康发展不能被资本过度裹胁,求是才能让行业得到健康发展。”
此外,国家发改委高层不久前也曾对汽车行业的价格战表过态,表示将从创新驱动、地方约束、产业布局、行业自律四方面系统整治“内卷式竞争”。
这样看来,车企之间的价格战或许不会持续太久了,那价格战之后,车企的下一个竞争方向又将是什么呢?
产品力才是核心竞争力
对于车企的价格战,小米总裁卢伟冰近期在投资者电话会议上表示,“坦率讲,我没有太感受到对手的降价对我们的一些影响。”
此外,卢伟冰还表示,“SU7目前也没有降价的计划,因为小米汽车目前的销量,主要还是受制于产能严重不足。”
这让人不由得感叹,尽管近期外界关于小米的舆论复杂,但小米SU7依旧能打,而其核心在于小米SU7的足够有竞争力,一如卢伟冰所言,“产品力强才没有对手,没有对手就能够保证利润率。”
说到产品力,近年来各大车企其实早已在发力,毕竟,价格战始终不是长久之计,在有限的市场容量中,能留存下来的企业一定要有自身的差异化的产品力。
以比亚迪为例,2024年比亚迪的研发费用达542亿元,年均专利申请量达45项/工作日,累计研发投入超1800亿元。
今年2月,比亚迪发布“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同时宣布旗下21款车型全系搭载,将智驾下放至入门车型,颠覆10万元级市场技术配置标准。
3月,比亚迪发布了——“超级e平台”及兆瓦闪充技术,兆瓦闪充最高峰值充电速度达1秒2公里,充电5分钟即可畅行400公里。
不难看出,比亚迪一直在践行王传福提出的“技术为王”理念,比亚迪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4%,高端车型占比提升至18%,验证了“产品力驱动品牌力”的长期价值逻辑。
以小米汽车为例,小米汽车自建工厂采用9100吨大压铸技术,整合72个零部件为1个,生产效率提升30%,车身刚性指标超越传统豪华品牌。
此外,小米汽车注重生态协同澎湃OS系统无缝连接米家300+品类智能设备,车内语音控制家电转化率达38%,手机导航实时流转至车机。
显然,小米汽车的“技术组合+需求洞察”重构了产品价值,通过硬件创新与软件迭代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因此,2025年小米第一季度汽车业务营收181亿元,全球市场份额突破2.1%,高端车型占比提升至28%。
就比亚迪和小米汽车而言,一个以过硬的技术实力构成自身的护城河,一个以成本控制和生态运营形成独特竞争优势,两家都做到了足够有差异化的产品力,因此能在汽车市场中闯出一片天。
据瑞银最新调查,在中国,特斯拉首选比例从18%降至14%,而比亚迪和小米超越特斯拉成为中国消费者首选品牌前二。这无疑是产品力作为品牌核心竞争力最有力的佐证。
在目前汽车市场上,除了比亚迪和小米汽车,还有蔚小理、吉利等车企,在愈演愈烈的竞争之中,谁能活到最后,让我们拭目以待。
2025-05-30 03:30:09
2025-05-30 03:30:09
2025-05-30 03:30:09
2025-05-30 03:30:09
2025-05-30 03:30:09
2025-05-30 03:30:09
2025-05-30 03:30:09
2025-05-30 03:30:09
2025-05-30 03:30:09
2025-05-30 03:30:09